2008.5.27米勒的畫作已經來台開箱,即將在歷史博物館展出(5/31-9/5),想起從前與田園畫派的邂遘~~巴比松畫派與米勒有密切的關係,來看看幾年前的舊作吧~~

展覽資訊官網http://www.nmh.gov.tw/zh-tw/Exhibition/Content.aspx?Para=1|21|417&unkey=21

好個暑假天,偶爾可偷得浮生半日閒,下午休個假,隨意看個展覽,兩手空空到歷史博物館晃晃,正在展出自然主義巴比松畫派的作品,老實說,對於「巴比松」不陌生也不太認識,認識的只有法國畫家米勒(Jean François Millet,1814~1875),他的畫「播種者」、「晚鐘」、「拾穗」相當扣人心弦,出淺了解的是:他悲苦的一生,家人從未因他的畫而溫飽過,但是一百多年後,他的畫卻赫赫有名,許多畫是從田野裡挖掘出來的,這是我對巴比松畫派的初淺認識,簡直少的可以了!

花了一百五十元,走進展覽會場,在不算大的空間裡,早已有許多參觀者,就讓我細細品味這自然的味道,嗯!不想租導覽機。在畫家簡介一覽表裡,還是只認識米勒,呵呵…..,盧梭好像也聽過,還有一個人他的畫有點熟悉,就是柯洛啦!

讓我們飛躍時空,沉浸在十九世紀(1840年~~)的巴黎近郊巴比松田野,一群30-40歲左右的中年人(在那時代已算中年了),不滿學院派畫家的作風,老是畫古典神話、肖像…,把風景當作點綴品。他們心想:
「哼!我們就是要畫風景」
「風景裡的色彩多豐富啊!」

「從早到黃昏,大自然光線的變化實在太美妙了!」
「走!到巴比松,一個屬於自然風景畫家的聖地」

「去吧!甘特老爹的巴比松旅館,正敞開大門歡迎我們呢!」
「從巴黎坐火車,轉搭公共馬車,越過楓丹白露森林,巴比松就快到了」

「屬於學院派的傢伙,都回去吧!這裡可不歡迎你喔!」
「千里迢迢背著畫具來田野裡畫畫,還好有甘特老爹的旅館,提供我們喝酒、聊天的地方,真是超棒的」

「田野裡的風景一直在變化,好動人啊!」
「這裡永遠有成群的羊群,牧人,小河流,樹林,田野,農家…」
「還有打獵經過的王宮小公主、小王子..」

這就是「巴比松」(Barbizon)畫家們的寫照,上帝賦予了田野生命,而這群畫家們記錄了生命的喜悅與掙扎,米勒曾說過一段話:(在會場抄錄)

「人們有時候責備我,否定田園的魅力,其實我已經在其中,發現比魅力更高貴的永恆,耶酥曾看見野地的小花說:『我告訴你們,就連所羅門王最繁榮的時候他所穿戴的,也不如這一朵花,我曾看見戴著光環的蒲公英,從田園遙遠的那一端看到太陽,從雲端併發出的榮光,在遼闊的原野裡,看到我作的馬,吃力地吐著白氣,在佈滿岩石地土上,日出時,那發出農民喘氣的聲音,也看到疲憊的男人痛苦的直起腰來』…」

這段話真是令人振奮不已啊!是啊!有比大自然的榮光,更為高貴的嗎?不禁在這段話前佇立許久……。

巴比松啟發了後繼印象派的大放異彩,讓大自然的風景,走入人們的內心深處,不論是米勒的「晚鐘」,還是柯洛的「摩特楓丹的回憶」,彷彿在畫中我看見了揮汗如雨的農民,田野裡那一份靜謐,從臉龐深處的陰影裡,彷彿看到了淚光,也看到了滿足,即便是金黃色的大地,未必載滿豐收的喜悅,心情總是平靜的,就如那染滿紅霞的天光,遠處教堂的鐘聲,不就是希望嘛!人們總是要懷有希望啊...

PS.1我家客廳掛的正是這幅「摩特楓丹的回憶」,糊塗的主人,竟把他忘記是巴比松畫派「柯洛」(CorotJean-Baptiste-Camille Corot,1796~1875 ),大師的作品,只覺得看起來很舒服。

ps2 巴比松的網路畫展

http://tw.youtube.com/watch?v=o7veazMqT4g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想像 的頭像
    想像

    憶旅樹屋

    想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