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據說在佛陀在寂滅之前,看見恒河兩岸建起了一座堡壘,於是預測這個未來的城市將會有一片光明的未來,但同時也預測了它將因水患或是火災以及人禍而沒落。數百年後正是印度史上最偉大的國王,摩揭陀國Magádha孔雀王朝阿育(Ashoka)統治的時代,他再次造就了這座城市最璀燦的歷史。

巴特那位你印度最貧乏、最落後的一省哈爾邦邦東部的中心位置,恒河南岸,恒河河水水量最豐沛之處,因此這裡有一座印度最大的橋樑橫跨兩岸,它長約7.5公里 ,名叫聖雄甘地橋(Mahatma Gandhi Setu)。有關她的命名有不同的說法,歷經千年易主亦不斷有新的名字,其中有一個最美麗浪漫的傳說,即由波吒厘子城(Pataliputra)翻譯而來,Patali是會開淡粉紅色花朵的樹,putra則是「子」的意思,中文翻成為「華子城」或「華氏城」。(參考大唐西域記卷第八,摩揭陀國)

相傳遠古的時候,有一位學子遠離家鄉跟著婆羅門修學,卻因學業有障礙無法突破而心生鬱結,有一天與同學一起到波吒厘樹林中遊玩,玩起家家酒結婚遊戲來,還摘下一朵波吒厘花送給他的「新娘」!遊戲結束後,這位同學還沒從這情境走出來,在樹下坐著品味思索,此時,林中突然大放光明,年老的樹精帶著美麗曼妙的少女出現,竟假戲真做起來,為他倆舉行了一場婚禮,並希望他在此林中定居下來,樹精立即施法,人役往來,大興土木,沒多少房舍林立,建成了一座城池,該城的子民都是波吒厘花精的後代,因此此城名為「波吒厘子城」。這則美麗的傳說,為這傳奇的古城增添奇幻的色彩! 另有巴特那是濕婆之妻薩蒂的衣服(巴特)落到巴特那,故名為「巴特恩」,後來變為「巴特那」的說法。

阿育王把孔雀王朝的都城推到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的最高峰,據聞當年有64座城門,570多座箭樓,每天稅收40萬枚錢幣。直到五世紀時中國東晉高僧法顯來到此地見識了當時繁華之都-華子城,壯麗堂皇的屋宇樓閣,仍在所多見!阿育王對於佛法的熱衷和護持,也成就了巴特那成為佛國之都,當年他在此城舉辦「第三次佛法結集」,阿育王全盛時期,佛陀已經入滅300年了,300年來佛法已經眾說紛紜,各有各派宗師、僧團和教法,法義上也有了分歧。阿育王極力推崇佛法派遣僧侶到各地弘法之後,反而造成佛法更多分歧,外道介入,很多外道假扮僧侶,混在僧團當中,以便提高自己的地位,這些人稱為「賊住比丘」,讓佛學思想受到嚴重的仳離,教義混雜,良莠不齊!

有日,發生更嚴重的事件,阿育王對僧侶供養豐厚,尤其是當年的阿輸迦園(無憂園),比丘更是戒律廢弛,各持己見,阿育王派人調處,非但沒有達成使命,使者大怒之下斬殺一名僧侶,阿育王得聞,又驚又懼,親赴請罪,並請教僧眾:「我的使者一時糊塗,殺害了僧侶,該如何定罪?」僧眾非但各持己見,眾說紛紜,沒有一個答案,阿育王不禁反思:「難道沒有人可以告訴我真正的佛法嗎?為我解惑?」這回大家異口同聲推舉一位尊者—目键連子帝須(Moggaliputta-tissa)。於是阿育王從深山裡請出目键連子帝須尊者,由尊者招集了一千位長老大德僧,在華子城聚集會議,重新整理佛陀的教法和律制,集結「論事」一書,並乘機將外道排除僧團,此事成為佛教正典正名之大舉,為佛法奠下根基。

每一件事情都會改變,世事無常,璀璨的佛國之都直到六世紀末,被一場洪水吞噬,如佛陀當年所預言一樣,從此華子城就一蹶不振了。當七世紀中國唐代玄奘大師來到此地,已是荒煙蔓草,破敗頹廢的故城了,只剩一些基座和殘壁,見大唐西域記卷第八,摩揭陀國:「殑伽河南有故城,周七十餘里,荒蕪雖久,基址尚在」。這座古城的中世紀歷史一直無人知曉,直到16世紀舍沙蘇裡Sher Shah Suri:他是帕坦人(Pathan),即住在印度西北邊境的阿富汗人,後來建立蘇爾王朝(Sur Dynasty),非常賢明能幹,據說曾經徒手殺死一隻老虎,決定在這裡建造一個堡壘,這座城市才又回到歷史的記錄。後來被蒙兀兒人統治,又再一次被改名為阿茲馬巴德(Azimabad),後來又落入了孟加拉的總督之手,在19世紀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塑造成典型的殖民城市,並更名為巴特那。重回歷史軌跡,幾經賡迭,總讓人有不勝唏噓之感!人與事都匯流在歷史的的鴻流裡,當今,21世紀我們只能望著恆河之大水匯流,緬懷憑弔和無限想像了。

巴特那參觀點推薦有:肯拉哈爾公園(Kumrahar),1000多年前阿育王時代遺跡的公園,有議會廳、阿育王石柱、大池塘等,這裡曾發掘出孔雀王朝宮殿的廢墟,同時還發現了石柱、木牆、車輪、金幣等重要文物(現保存於博物館中),漫步憑空想像千年的寧靜時光。巴特那博物館(Patna Museum)為印度三大著名博物館之ㄧ,位於巴特那的佛陀街上(火車站西北方,步行約10多分鐘),1917年是由英國人建造的。館藏超過5萬件文物,除有大量藏書外,還有許多孔雀王朝時代的塑像,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塑像名為“藥叉女像” Didarganj Yakshi。它是從恒河岸巴特那的迪達爾耿潔發掘出來的,塑像渾身塗有耀眼的油彩,它是孔雀王朝燦爛藝術的證明,這座塑像高達2米 左右(連底座計算在內),由一塊完整的巨石雕刻而成,光亮透麗,塑像一手拿拂塵、一手持念珠。另典藏有佛舍利、16米 的樹化石、耆那教保存最古老的18尊青銅器、印度教神像、陶器等。

此城,亦是耆那教的聖人摩訶吠羅(Mahavira)於BC.599年降生于此,今天,巴特那已經成為這個國家佛教徒朝聖的起始點,因為附近有著許多佛教徒非常感興趣的旅遊景點,那爛陀(Nalanda)、吠舍離(Vaishali)、菩提迦椰(Bodhgaya距離150KM)等

資料來源:印度旅人聖境之書(柿子文化)(對佛陀12聖地有相當完整的說明和規劃)、網路資料

版主整理分享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想像 的頭像
    想像

    憶旅樹屋

    想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